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来访
4月17日至18日,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访问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简称“中心”)和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简称“研究院”)。
VenkataramanThangadurai博士,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化学系教授,英国化学学会会员。1999年于印度班加罗尔印度科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随后到德国基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获德国波恩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颁发的中心博士后奖学金,2004年任基尔大学教授。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全固态锂电池中的新型陶瓷膜和混合离子电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电解电池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2016年,因其对物理化学的杰出贡献而获加拿大化学学会颁发的KeithLaidler奖。
17日下午,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在中心作了题为“下一代锂电池材料”的讲座,此次讲座是首次国际学术交流论坛。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开始逐渐展开,介绍了满足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设计原则,采用固体电解质的优势,缺陷和非化学计量比在设计高离子电导率电解质中的作用。进一步概括了锂离子导体的几种晶体结构,包括钙钛矿结构、反钙钛矿结构、β-Al2O3、NASICON、LIPON、Garnet型固体电解质。中心围绕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中的Garnet结构材料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Li-StuffedLi5La3M2O12(M=Nb,Ta)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改性、水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方面的研究、Garnet结构固态电解质的界面改性以及如何设计可实用的固体电解质和电极。
报告结束之后,中科院物理所吴凡副研究员和市委常委庄松年陪同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参观了中心,并向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心的运营模式、战略定位和未来发展愿景。
18日上午,VenkataramanThangadurai教授参观了研究院新能源科技馆、测试分析中心以及吴凡科学家工作室实验室。对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给与的高度的肯定。随后参观了中科海钠,并试驾了由中科院物理所和中科海钠联合开发的全球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